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中國外貿發展的應對策略
Sherley2020-04-081397次
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中國外貿發展的應對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1日在日內瓦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征上可稱為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累計已超過15萬,達到152428例。在此次疫情中,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亞經濟圈”、以德法意為核心的“歐盟經濟圈”以及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美經濟圈”的疫情最為嚴峻,而這三大經濟圈擁有全球30%左右的人口,并且貢獻了全球70%以上的GDP。因此,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三大經濟圈無法得到快速、有效的遏制,全球經濟恐將面臨下降風險。對中國而言,雖然國內疫情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各地復工復產也正在有序啟動,但如果北美、歐盟和日韓的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國的對外貿易恐將陷入新的危機。
??一、疫情全球化對中國貨物貿易的沖擊
??一是生產與供給沒有達產。一方面,當前中國國內仍未能實現全面復工復產,雖然除湖北省以外的全國主要工業大省的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均已超過九成,但占我國企業總數90%以上的中小企業復工率仍保持在低位,而他們在平時卻貢獻了我國80%的就業、70%的技術創新、60%的GDP以及50%的稅收,也是規模以上企業的重要配套供貨商和服務商,因此如果我國中小型企業不能盡快全面復工,必然會拖累“世界工廠”的出口產能。另一方面,目前國外的疫情已經導致意大利、韓國出現企業停工危機,如果歐美日韓的疫情進一步升級并出現大規模停工潮,這也可能會誘發中國企業部分零部件、原材料、機械設備和配套服務的斷供危機,從而加劇疫情對中國出口的沖擊。
??二是需求規模下降。當前歐、美、日、韓占據中國出口市場約45%的份額,如果這些主要出口市場的疫情持續升級,并導致其經濟增速放緩或出現衰退,中國出口企業恐將在“中美貿易摩擦”的陰霾下再次受到重創,外貿訂單進一步大幅萎縮。商務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凈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約為20%,外貿帶動就業人數約1.8億人。可以預見,如果我國外貿部門因國外需求萎縮而出現破產和裁員潮,這必然還會間接導致國內消費市場需求的進一步萎縮,從而讓企業陷入更為嚴峻的銷售困局。
??三是產業價值鏈受阻。從全球價值鏈網絡關系來看,東亞、北美和歐盟是當今制造業全球價值鏈網絡的三大核心節點,且越是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的制造業產品,往往就越離不開三大節點間的通力協作。部分研究參考2003年SARS疫情前后的貿易數據進行分析,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貨物貿易的影響將是短期的、局部的、可控的,但這種觀點卻忽略了當前的全球價值鏈網絡要遠比2003年復雜的事實,可能過于樂觀。近些年,隨著物流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訂單式”生產模式的愈發盛行,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采用零倉儲或少倉儲的運營模式來降低成本,但當疫情爆發導致全球價值鏈的某一關鍵節點停產或者對外交通受阻時,這就會使價值鏈下游的其他企業立刻面臨投入品短缺危機,從而引發一連串的全球大停工。因此,即使中國國內疫情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但如果其他主要經濟體因疫情爆發而大面積停產,中國企業也不太可能在全球價值鏈網絡癱瘓的情況下獨善其身。
??二、疫情全球化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影響
??一是傳統線下服務貿易全面遇冷。對于傳統的線下服務業而言,例如商業會展、文藝展演、住宿餐飲、旅游觀光等,其開展服務貿易的方式主要以中國人出境消費和外國人入境提供服務這兩種方式為主,高度依賴人員的自由流動和集聚。受疫情影響,中國在今年的二月和三月兩個月全面管控境內人員流動,這導致傳統線下服務業基本都處于全面停業的狀態,即使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能夠在四月份逐步放開居民的流動管制,但消費者的保守心理以及對未來收入的信心問題,都可能導致服務業需求不能立刻回升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因此中國今年的服務貿易進口部門將面臨嚴峻的需求萎縮困境。此外,隨著境外疫情的不斷升級,中國將不得不采取更嚴格的人員入境管制措施,如限制部分疫情嚴重國家人員入境、要求入境人員強制隔離觀察等等,這都會嚴重阻礙依賴外國人入境提供服務的線下服務貿易開展。
??二是新興線上服務貿易可能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對新興的線上服務業而言,如IT信息服務、商業和技術咨詢、線上教育、電子游戲、媒體服務等,其開展服務貿易的方式是依托物聯網展開,基本不涉及人員的跨國流動。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不會對這些行業開展服務貿易產生直接影響,并且如果疫情升級導致全球更多的居民被迫居家隔離,這反而可能會導致這些行業迎來一波新的需求增長。以中國春節期間為例,由于全國居民出行受限,電子游戲產業迎來了一波業務成長高峰:2020年春節期間中國移動游戲市場規模高達47.7億元,同比增長達32.9%。但是,如果疫情的持續蔓延真的引發歐美日韓出現經濟衰退,中國的線上服務業貿易也必將受到全球消費萎縮的牽累,特別是其中屬于娛樂性消費的服務行業。
??三、疫情全球化下中國外貿應對對策
??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外貿行業的沖擊,我國商務部已印發《商務部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工作的通知》,工信部推出了“支持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等二十條扶持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正在積極地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引導國內經濟實現快速復蘇。考慮到當前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勢和我國外貿行業面臨的切實困難,我國政府應該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以幫助外貿企業應對疫情風險。
??第一,引導外貿企業轉型發展,擴大防疫物資生產供給。積極引導外貿企業調整產能結構,以滿足防疫時期全球特殊的消費需求,做好支持全球防疫工作的“世界工廠”。一方面,我國是全球口罩、防護服、消毒產品、基礎醫療設備和藥物等防疫物資的核心生產基地。在近兩個月的緊張動員下,我國眾多知名企業紛紛跨界加入防疫物資生產隊伍,體現了中國在緊急狀態下無與倫比的物資調配和生產動員能力。雖然目前我國國內疫情已逐漸緩解,但我國政府仍應繼續引導國內更多的有生產實力和轉型能力的企業加入防疫物資生產隊伍,并幫助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與國外疫情重災區建立對口包銷的產銷合作關系,在幫助企業拓展出口業務的同時,也為全球防疫事業貢獻“中國力量”。另一方面,隨著全球疫情恐慌情緒的蔓延,即使是與防疫不直接相關的百姓生活必需品在韓國、歐盟和美國的部分地區也已經出現搶購囤貨潮,我國各地方商務部門和民間商會可以借此機會,幫助本地有實力的企業建立與海外知名批發零售企業的貿易關系,積極招攬海外訂單。
??第二,實施靶向扶持,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在疫情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的地區下大力氣刺激消費復蘇,以提振內需市場的方式幫助外貿企業化解外需萎縮風險。從海外疫情的蔓延趨勢與各國目前的防疫措施來看,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似乎已經不可避免,一旦主要海外消費市場紛紛淪陷,要想幫助外貿企業渡難關就必須幫其轉向國內市場。目前,疫情得到了較好控制,國內疫情風險在主要經濟體中已經處于最低水平。目前樂觀的預計是在4月份國內大部分地區或將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屆時各地政府應立即配套推行消費刺激政策,通過籌辦線上購物節、發放地方消費券、鼓勵領導干部和黨員帶頭消費等多種方式,積極做大國內消費市場規模,幫助企業渡過疫情難關。此外,為了盡快重建消費者對公共消費場所安全性的信心,各地疫情管理指揮中心應牽頭組織本地衛生防疫和市場監管部門,對本地消費者人流集中的所有營業場所展開衛生檢疫大檢查,對合格商家張貼統一的檢疫合格標識,對不合格商家禁止營業并限期整改。特殊時期,地方政府必須要以嚴格的公共衛生管理贏得消費者的放心。
??第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強化外貿企業資金鏈。財政政策上更加提效支持和促進中國出口企業。不僅包括增加政府支出,而且要增加對疫情相關的財政支持力度,特別是繼續推進減稅降費。為此,財政赤字率可以適度放寬,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地方專項債規模,推動疫情嚴重地區出口企業恢復建設。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的同時,要適當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不斷改革LPR的基礎上,切實降低出口企業實際利率水平。要發揮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作用,落實數字普惠金融。加強對疫情地區的信貸支持,做到不抽貸、不斷貸,而且敢貸和愿貸。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適當提高容忍度,提高對中小微出口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四,推動全產業鏈復產,完善外貿供應鏈。一方面繼續推動上下游協同復工復產。指導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精準幫扶,從保障龍頭企業入手,推動重點企業、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協同復工復產,提高產業鏈復工復產的系統性、協同性。另一方面,針對當前一些產業暴露出的供應鏈薄弱環節,我國政府部門應整合更多科研資源和力量,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同時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全面落實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貸等支持政策,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此外,需完善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以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全面恢復產能。推進貿易平臺和國際營銷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國內外供應鏈暢通流轉。
??第五,促進數字貿易發展,為對外貿易提供新動能。疫情過后,制造業較大可能會出現“報復性”反彈產能,中國制造的曲線會呈現先低后高、扇形擴散的局面,屆時將會出現新一輪原材料、零部件、運輸能力、勞動力的爭搶。面臨我國如此龐大的工業體系,應提前做好疫后產能恢復準備工作,可以運用數字化手段進行虛擬生產和虛擬物流的演練,幫助企業有序進行復工復產。此外,數字貿易必然是未來對外貿易的主要形態,要發展信息通信網絡(語音和數據網絡等)傳輸的數字服務貿易,如數據、數字產品、數字化服務等貿易。依托互聯網為基礎,以數字交換技術為手段,為中美雙方企業提供交流互動所需的數字化電子信息,實現以數字化信息為貿易標準的,創新的商業模式。